妄念者

世間真理不言明,萬物皆為索吾命。 無神論者無敵身,魑魅魍魎隨處請。 鐵證如山固己見,卻把胡吟儅夜鶯。 黨國天下莫尋義,唯有妄從換母情。

現代漢語發展和設計上的致命缺陷(二)

除了詞彙設計上的重大缺陷導致理解上的偏差和思維上的混亂之外,語法設計上的缺失和不嚴謹給整個現代漢語體系帶來的負面影響,絲毫不遜色于前者。 一方面,古漢語在語法設計和使用習慣上有天然基因缺陷(這個我們在上一期節目中已經提到過), 但是另一方面更重要:從近代白話革命開始,中文語言學家們,在依靠西方語法體系改造漢語的過程中,依然沒有意識到,嚴格 、符合邏輯的語法規則對於觀點性表達的重要性。 結果,被創造出來的語法體系完全似是而非,不僅沒有提高現代漢語語法上的準確和邏輯性, 更將古漢語在傳統語境中原本相對穩定、精確的字義表達能力破壞殆盡。 最終導致,現代漢語成了一種傳統觀點難以表達,現代思維又無法闡明的奇葩語種。 如果將今天我們每個華人使用漢語表達出來的觀點直接翻譯成英文,英語國家的人根本無法理解。 而將其提供給一個古代私塾出身的人閱讀,更是狗屁不通。 真正得到保留的正是所謂的「深奧」。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媒介,也是準確記錄並傳播觀點和資訊的工具。 誰也聽不懂的深奧,實際體現的,是一門語言的悲哀。 古代中國的基本結構屬於熟人社會。 由於語境簡單,因此對於表達邏輯沒有特別強的需要。 在表達傳統觀點時,古漢語的邏輯性和準確度還是可以被 接受的。 保存資訊的能力和漢語的藝術性,一定程度, 掩蓋了邏輯上的缺失。 但是,現代漢語,如果依然延續這樣的發展和設計思路,明顯是有問題的。 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很講究一個所謂聽眾的悟性。 其實這個悟性原本說的是對於深刻哲理和複雜邏輯的理解能力,並不是指對語言模糊空間的臆測能力 。 但到了今天,現代漢語,連一句簡單的表達,也需要聽眾依靠「悟性」才能理解。 這樣的悟性說白了不就是蒙嗎? 誰能夠蒙對表達者說的話,誰就是才思敏捷 。 表達是虛;隱晦是實。 結果發展出這樣一種能讓簡單觀點變混亂的語言體系。 決策者和表達者,即使無心刻意混淆,無論再怎麼努力,也都無法表達出讓多數人都能聽懂的真實觀點。 執行者和聽眾則把主要心思都放在猜測前者的根本意圖上:考試作文時猜的是出題者的想法;工作報告時猜的是領導者的喜好。 在一個決策不靠事實,成敗全靠運氣 的社會裡,理性思維已成稀缺之物。 言歸正傳,下面我們討論現代漢語的語法體系具體是如何混亂的。 我們先來看看英文的語法是如何定義「完整句」(Complete Sentence)的。 英文中,一個完整句是由唯一一組主謂語組合而成,而且必須以句號(或嘆號)結尾。 也就是說,無論一個完整句多麼複雜,都只能找到一個主語(或集合)和一個謂語(或集合)。 相鄰且完全並列的主語或謂語集合可視為一個整體。 咱們用漢語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在英語中,「我是。 」「你想。 」「他說。 」,每一個組合都可以看成是一個簡單的完整句。 主謂語集合形式也可以是這樣的。 「我和你是。 」就屬於並列主語集合,或者「你想和說。 」則是並列謂語集合。 但是,在英語語句中,不可以出現「我想,你說。 」這樣兩組主謂組合的語句。 除非用分號或者逗號加連詞(and/but/so)將兩個完整句組合成並列句( compound sentence),否則會被視為語法有誤的斷句(fragment )。 對於任何一個完整句,除了主語和謂語之外,剩餘的部分,包括賓語,都被視為對主語或謂語或整句話的定義、形容或描述。 除了賓語之外,定語、狀語必須以介詞(proposition)或連接詞(conjunction)開頭 。 這裡要著重提一下連接詞。 現代漢語雖然有輔助簡單邏輯的介詞,卻沒有太多表達複雜邏輯的連接詞。 所謂連接詞,有表達並列邏輯的and、but 、so;有表達時間邏輯的,包括:when、 before、after、since;也有表達空間邏輯的,比如:where。 … Read More

現代漢語發展和設計上的致命缺陷(一)

阿呆給領導送紅包時,兩人的對話頗有意思。 領導:你這是什麼意思? 阿呆:沒什麼意思, 領導:真的沒那個意思? 阿呆:其實,就是意思意思。 領導:你這就不夠意思了。 阿呆:小意思,小意思。 領導:你這人真有意思。 阿呆:其實也沒有別的意思。 領導: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阿呆:是我不好意思。 這是一則國內很流行的笑話,寓意是讚歎漢語的深奧:一個簡單詞彙的多重含義,導致試圖學習中文的老外望而卻步。 漢語的內容承載能力,的確是當前世界其他語言體系難以比擬的。 我們所標榜的深奧,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指中文能夠用簡短的篇幅,體現大量而豐富的內容。 然而,當每位華人都在引以為傲,甚至稱頌這種「深奧「的時候,我卻從中看出了一些現代漢語發展和設計過程中的缺陷。 這些缺陷,不僅讓消費者在表達的時候,難以將自己的想法完整、準確的呈現給受眾,更會對消費者自己的思維甚至人格產生難以逆轉的影響。 對任何一種語言來說,內容承載力和準確性,到底哪一個更加重要,或者說兩者應該取得什麼樣的平衡,是我想用未來一系列的節目和大家談到的話題。 我一年前文昭會員網站上,討論關於精神壓力成因的節目中討論過語言表達缺失的問題,當時那期節目 的主要觀點是語言表達障礙會從精神上的給人造成壓迫,在節目的前半段,我提到過,自己來到美國學習英文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英文的實際表達能力和溝通效果 ,要好于大陸當前使用的現代漢語。 主要的例證,就是在日常交流、撰寫學術論文和觀點性文章的時候,現代英文的表達相對現代漢語更加準確、更容易減少不必要的歧義或誤解。 當時,有很多朋友在評論中,希望我把這一部分觀點闡述得更加清晰,並介紹具體的例證。 高品質的質疑引發了我進一步的思考,嘗試理解兩種語言體系,為什麼在實際的表達中會產生如此不同的效果。 首先,我們還是先要從語言體系的基本特性與古代語言形成的過程來看兩種語言體系的本質差異。 從文字上,中文是字型本身就能夠承載和傳遞資訊的表意字元,每一個漢字都有屬於自己的完整含義。 其實,當我們閱讀先秦時代的古漢語時,就會發現兩個特點,一個是那時的語言其實沒有複合詞,如果把每句話中的每個字拆解開來,都有自己的專屬地位。 換句話好說,就是現代漢語是字組詞、片語句,而古漢語是直接用字組句,沒有詞的概念。 所以,基本不會像現代漢語那樣缺少一些漢字,語義不變的情況。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現代漢語中,表達因果關係,可以用因為什麼什麼,也可以用因什麼什麼。 「為「字有和沒有不會對語義產生任何影響。 但古代漢語中,是不會出現前面「因為」、「所以」這種複合型詞彙的,如果因和為同時出現,那兩個字的意思一定是分開的。 不過,就是因為每個字都單獨蘊含自己的詞義,導致古代漢語,對於語法邏輯上的要求非常低。 因為,很多情況下,文字和語態(主、謂、賓)之間的關係並沒有特定的組合規則,即使隨意變換也不會對語言表達產生根本影響。 一句古詩,可能根據押韻的需要,變換字或主謂之間的搭配方式。 好處是,這樣的語言藝術性強、隨意性強,但壞處是,在傳承的過程中,由於缺乏規則和邏輯而難以長期保留原來的語言習慣和含義。 可以說,古漢語雖然在文字的設計上絞盡腦汁,但幾乎沒有對語言從表達體系的角度進行設計和規範,也就是沒有特定的語法。 所有的固定搭配和理解,都是源自于習慣。 這就導致了大量只可意會無法言傳的「深奧」。 隨著時代的變換,古籍中的文字雖然看起來似曾相識,但其中的意思恐怕早已是天差地別了。 另一個例證就是古漢語衍生出的方言甚多,而且都缺少固定的語法體系,導致失去相互交流的可能,甚至難以翻譯,導致兩個地方的普通人都難以相互交流。 白話和粵語翻譯起來的難度,恐怕不亞于中英文。 不同的是,包括英語、拉丁語在內的印歐語系,這種本身不能承載任何含義的編碼型文字,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勢必會更加注重使用規則和語言邏輯, 不然根本無法承載和傳遞任何資訊。 例如:英文的Board和Broad,兩個詞彙使用完全一樣的字母,只是變換了順序,如果沒有嚴格的拼寫標準,一個種詞彙組合專指一個意思,受眾根本被辦法理解所表達的內容。 而且,詞彙指代的意思還不能太寬泛,不然就極易產生誤解。 因此,很多時候,一個古英語或古拉丁語詞彙,所能蘊含的意思,要小於一個漢字。 更由於,這種文字從字形設計上,只要確定,就沒有太多變化的空間,甚至為了保證交流能力,都不能隨意進行二次創新設計,因此,拉丁語系在發展過程中,往往注重對表達體系的設計和規範,一句話中什麼部分應該出現在什麼位置,每一個詞彙該如何根據人格、時態、語境各種邏輯上的變化而變化形態,都有無比詳盡和系統的規定。 這樣的思路就説明語言向準確性,而不是承載力的方向發展。 雖然,歐洲各國也使用不同的文字,但根據語法和規範相互翻譯起來是非常容易的。 一句用準確語法寫成的拉丁文,如果翻譯成一句語法和用詞完全準確的英文語句,其中的意思差異是細微的。 這就讓英文或拉丁文在表達時,很難出現理解上的多重可能性。 根據語法和邏輯,很多西方語言學家可以自行設計完全獨立卻可以被準確翻譯的語言。 比如《指環王》中的精靈語、《冰與火之歌》中的瓦雷利亞語,再包括電影《小黃人》中的Minionese—— 小黃人專用語言。 相較而言,漢語無論是官方語還是方言,都沒有這種專門的系統邏輯設計,更多固定搭配是根據經驗和習慣逐漸確定的,直到近代開始白話革命之後,才借鑒了一些西方語言中的語法和邏輯, 設計出能夠通行和規範的表達體系,但是這樣的設計同樣給現代漢語的發展造成了困擾,設計和規範的過分 隨意,導致現代漢語,無論是在大陸還是在臺灣,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古漢字自身的內涵,更讓新創詞彙(複合詞)和古漢字之間出現了更多的意思混淆。 最終,人們在使用現代漢語交流的時候,歧義和誤解過於頻繁,野心家們更加隨心所欲地對語言進行想當然的解讀。 不知道有多少母語為現代漢語的朋友發覺,和人交流的時候即使自己的語氣再平和,都很難避免被誤解和冒犯的感覺。 我自己的看法是,這種被冒犯的感覺很有可能和現代漢語詞彙和語法的設計缺陷有關。 … Read More

評《權游》

不求一时欲何满,但问今世善恶缘。 万魂俱清红尘绝,一念难解缚人间。 生灭净垢原无色,悲欢离合皆空还。 今非无人辨其善,书成自有后世传。 首發于文昭網站特別節目

至惡

賤得至寶只一文,無節公權惡至深。 绿酒红灯痴如醉,不知半夜鬼敲门。 首發于文昭網站特別節目

恆言警句之一

工程师只需要认知足够的自然规律,就可以设计出复杂至极的AI芯片,但无论知道多少自然规律,都不可能设计出人性,因为它本不属于现实世界。 首發于文昭網站特別節目

人性之惡

上帝 不让人审判而是包容他人 其实 是要求人多质疑自己和自己移交出去的权利 失去 对自己的节制 人性之恶 即刻显现 失去对公权力的节制 人将跌入通往地狱的深渊 首發于文昭網站特別節目

妄言

琴无知音图添怨, 言不由衷难解愁。 首發于文昭網站特別節目